新葡萄8883官网主页| 融合服务门户| 图书馆| 校长、书记信箱|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实习淬炼成长,实践赋能未来——澳门新葡澳京app官方版数媒22级学子实习圆满落幕

盛夏七月,暑意正浓。澳门新葡澳京app官方版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2级的61名学子,于2025年6月30日至7月25日在西安数字内容产业研究院圆满完成三学期的实习实训。这场充满探索与收获的实践之旅圆满落幕,为同学们的大三学习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实践注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2级三学期实习结业

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专业负责人肖瞳老师的统筹安排下,本次实习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将61名学子按专业方向分为两大实践阵营。蔡静欢、杨微、强天锴三位老师对两个方向的同学进行实习过程中的指导,管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在专业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实习任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带队老师与企业负责人张金彦沟通实习细节

数字影像与数媒传播方向的同学们聚焦微短剧创作全流程达芬奇专业剪辑技术,在真实项目场景中锤炼创作能力。从剧本策划的头脑风暴、演员试镜的反复斟酌,到实景拍摄的镜头调度,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的视听语言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影像表达;在达芬奇剪辑实训中,通过色彩分级、多轨道剪辑、动态图形设计等专业训练,让作品实现从“完成”到“完美”的品质跃升。

数字媒体设计与交互方向同学三维建模实践场景

此次实习为大三学子搭建了“理论-实践-转化”的黄金桥梁。在西安数字内容产业研究院的专业指导下,同学们不仅扎实掌握了微短剧创作、专业剪辑、三维建模、虚拟引擎等核心技能,更在项目推进中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创意碰撞时的思维交锋,到技术攻坚时的互助协作,每一次问题解决都成为能力提升的阶梯。

通过近距离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与项目流程,同学们不仅明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更精准定位了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实习期间完成的2部微短剧作品、30余组三维模型及15个虚拟场景动画,已成为同学们作品集里的亮眼成果,为未来职业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实习的结束是新征程的起点。带着满满的实践收获与行业洞察,澳门新葡澳京app官方版数媒22级的学子们将继续在数字艺术的赛道上奋勇前行,用专业实力书写精彩未来!

请欣赏数媒22级学生的部分实践作品!

学生作品

1、UE5动态视频部分作品


冯政朝作品

高文杰作品

柴欣宇作品

郭珂诚作品

司庆荣作品

宋佳怡作品

苏子航作品

王星珂作品

徐昕岩作品

张佳媛作品

2、MAYA三维建模部分作品

3、达芬奇剪辑实训部分作品

陈晓强作品

简诗涵作品

李韦东作品

李滢伊作品

马佳顺作品

邱甜甜作品

陶博文作品

王铎作品

赵钰帆作品

4、微短剧实践作品

等你在玫瑰盛开时

科研

学生学习心得

1.数字影像方向李韦东:从剧本打磨到实景拍摄,再到达芬奇调色,每一步都让我明白“细节决定作品质感”。原本以为剪辑只是拼接画面,直到用达芬奇完成色彩分级,才发现光影真的能让故事更有感染力。

2.交互设计方向冯政朝:Maya建模从“卡线崩溃”到“流畅布线”的蜕变,藏着无数次的撤销重练。当自己做的角色模型成功导入UE5并实现动作交互时,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

3.数字影像方向陈晓强:第一次带队拍微短剧才懂“导演不好当”!从协调演员档期到把控拍摄进度,团队协作比个人技术更重要。感谢队友们在烈日下陪我一遍遍打磨镜头。

4.交互设计方向高文杰:UE5的光影烘焙功能太神奇了!从只会用预设材质到能独立调整PBR材质参数,看着自己做的虚拟场景从“塑料感”变成“真实质感”,成就感爆棚。

5.数字影像方向李滢伊:以前剪辑全凭感觉,通过达芬奇系统学习后,才掌握“剪辑节奏跟着情绪走”的技巧。现在看自己以前的作品,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6.交互设计方向柴欣宇:建模时总忽略拓扑结构合理性,直到做角色绑定出现变形问题才恍然大悟。行业导师的“建模先想动画”这句话,会记很久。

7.数字影像方向谢童:微短剧拍摄遇到最大挑战是同期声收录,室外杂音让后期崩溃。最后用达芬奇降噪插件解决问题,深刻体会到“技术是为创作服务的”。从一开始遇到问题就焦虑,到现在能冷静寻找解决方案,我的抗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明显提升。

8.交互设计方向宋佳怡:从零基础学UE5蓝图编程,从“连节点都分不清”到能实现简单交互逻辑,每天都在突破舒适区。虚拟场景里的每盏灯、每块地砖,都藏着我的心血。这次跨界学习让我明白“能力边界是用来打破的”,现在面对新软件我不再胆怯。

9.数字影像方向简诗涵:团队脑暴时曾为剧情走向争执不下,最后通过分镜预演找到最优方案。原来好创意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不同想法碰撞出的火花。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不再固执己见,而是能从他人视角发现自己思维的盲区。

10.交互设计方向王星珂:实习让我明白“好看的模型不如好用的模型”。以前只追求视觉效果,现在做建模会先考虑落地可行性,这种思维转变比技术提升更宝贵。从“自我表达”到“用户思维”的转变,让我对设计的理解更深刻了。

11.数字影像方向陶博文:刚开始拍微短剧总怕镜头拍不好,导致拍摄效率很低。在导师鼓励下尝试“快速试错”,发现即使拍坏了也能通过剪辑补救。这种“容错意识”让我摆脱了完美主义的束缚,创作时更敢大胆尝试。

12.交互设计方向苏子航:刚开始独立做UE5场景时总抓不住重点,导致进度滞后。后来学会用“优先级管理”梳理任务,先完成核心框架再优化细节。这种工作方法不仅提高了效率,更让我学会了在复杂项目中保持清晰思路。

上一条:艺术与设计学院召开2025年师德师风警示大会

下一条:澳门新葡澳京app官方版:推普入疆 青春赋能振兴路